Muthukalingan Krishnan、Thangaiyan Suganya 和 Jeyaraj Pandiarajan
通过离子流测序探索制革厂 CETP 不同处理阶段的细菌群落
在发展中国家,制革业是主要的污染源。在制革过程中,只有 20% 的消耗化学品得到利用;其余的都是污染环境的废物。公共污水处理厂 (CETP) 是一种处理工业污水的有前途的方法。在本研究中,分析了 CETP 污水不同处理阶段的物理化学参数和细菌群落;原始污水 (RE)、初级处理 (PT)、二级处理 (ST) 和三级处理 (TT)。物理化学结果显示,每个阶段的污染物浓度都有所降低。假设除了化学处理之外,细菌群落在减少化学负荷和重金属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利用 ion torrent PGM 平台扩增和分析了 16S rRNA 基因的 V6 高变区,以探索负责减少污染的不可培养细菌群落。使用 MG-RAST 服务器评估序列数据,结果显示变形菌 (4.3-34.6%) 在所有 CETP 阶段中占主导地位。放线菌在 ST (10.6%) 和 TT (5.1%) 流出物中占主导地位,而拟杆菌在 PT (36.7%) 和 RE (51.9%) 中占主导地位。结果清楚地显示了 CETP 每个阶段的分类学变化,这与物理化学变化相一致。我们得出结论,每个阶段的细菌存活率和物种丰富度可用作生物指标,以监测 CETP 的污染程度和适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