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与病理学杂志

苯并噻唑诱导的酶活性对玉米根腐线虫的控制作用

Heriksen Higashi Puerari*、Angélica Miamoto;维琳·阿马拉尔·贾迪内蒂;卡蒂亚·雷吉娜·弗雷塔斯·施万-埃斯特拉达和克劳迪娅·雷吉娜·迪亚斯-阿里拉

尽管对新的线虫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但人们对控制短尾短体线虫的抗性诱导作用模式知之甚少。因此,这项研究旨在评估用苯甲酸-S-甲基 (ASM) 处理的玉米中防御相关酶在控制短尾短体线虫方面的活性。为此,对玉米幼苗进行了四种处理:接种短尾短体线虫并用 ASM 处理的植物 (IT)、接种但未处理 (INT)、未接种但处理 (NIT) 和未接种但未处理 (NINT)。发芽十天后,用 ASM 喷洒植物并接种(800 个样本植物-1)。在两个不同的实验中,分别在处理后五天和两天 (DAT) 收集植物以分析叶片和根组织中 POX、PPO、PAL 和 GLU 的酶活性。在 30 天和 60 天时评估线虫学参数。我们观察到玉米根部所有酶的活性都较高,尤其是在用该产品处理的植物中,5 和 6 DAT 时活性更高。在地上部分,用 ASM 处理的植物的酶活性也较高,PAL 除外。与对照植物相比,ASM 减少了玉米根部的线虫数量。

免责声明: 此摘要通过人工智能工具翻译,尚未经过审核或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