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心血管研究杂志

术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的风险预测指标

Mahmoud Khairy*、Eman NasrEldin 和 Ali Elsharkawi

背景:心房颤动 (AF) 是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反过来可能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术后预后更差。AF 已知是血小板活化的原因;我们研究了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AF 风险之间的关系。

方法: 50 名计划在体外循环下进行 CABG 的患者在手术前一天抽血。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评估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 (MPA) 含量。此外,通过免疫 ELISA 技术定量可溶性 CD40 配体 (sCD40L) 水平、可溶性 P-选择素 (sP-选择素) 和 D-二聚体水平。住院期间随访术后 AF (POAF) 事件。

结果:术后第一周,22% 的患者出现术后 AF(POAF)。出现 POAF 的患者术前 sCD40L、sP-选择素和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出现 POAF 的患者单核细胞 CD41 表达(血小板活化的细胞标志物)和 MPA 含量增加。

结论:可溶性和细胞标志物以及 MPA 标志物的含量均证实术前血小板活化,似乎是术后心房颤动的前所未有的预测因素。

免责声明: 此摘要通过人工智能工具翻译,尚未经过审核或验证